今天是文學家吳濁流的逝世紀念日(1976年)。或許許多人對他很陌生,不過只要是新竹地區的人,應該都有到縣立文化中心旁的光明一路吃飯的經驗,特別是那家以數字街為名的餐廳,應該沒有人沒去過。走在光明一路上,相信你會不經意地看到一條跟它垂直的小路,叫做吳濁流路。這條路就是為了紀念這位跟新竹頗有淵源的文學家,吳濁流先生。

吳濁流是新竹新埔客家人,出生於日治時代1900年,台北師範學校畢業,後從事教職,由於眼見台灣人受到日本人歧視待遇,憤而辭職,前往中國南京發展,後返台擔任《臺灣日日新報》記者,是台灣戰後重要的文學家。

他最有名的作品,當屬《亞細亞的孤兒》(大家至少聽過羅大佑的同名歌曲吧?),講一個台灣人,在台灣被日本人歧視,無法成為真正的日本人,在中國被中國人當成日本間諜,無法當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身分認同錯亂,最後發瘋的故事。

這篇小說1945年完稿,在2010年,65年後的台灣,似乎還在上演。只是這次是「台灣人」跟「中國人」的拉鋸戰。

看似是兩種mutually exclusive的identity,其實差距並沒那麼大:

尋求「台灣人」認同的人,是尋求一種國家認同。(跟某些把「台灣人」類比「上海人」「北京人」的鄉土認同不同)

尋求「中國人」認同的人,是尋求一種文化認同。(大概等同於「華人」,但絕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從吳濁流的《亞細亞的孤兒》完稿到現在,台灣似乎還未脫離孤兒的宿命,似乎「台灣」是一個羞恥的名字,要避免使用,順位遠遠在「中華民國」、「中華台北」、「中國台北」、「台北」之後。就以台灣駐美外交非官方機構來說,從早期的不知所云的「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到現在的「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不知情的人還會以為是在美國推廣台北市經貿或文化相關事宜的單位。

反正就是全世界都叫你台灣了,就只有你自己不知道自己叫什麼。連遠在中歐的捷克布拉格機場的世界地圖,台灣都有自己的顏色跟文字,反倒回到台灣的X品跟XX堂書店,地球儀上面就是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跟它顏色一樣,名字小小的跟海南島一樣。自我矮化莫此為甚。你如果只認同中華民國,那請你有志氣一點把台灣用不同顏色標上中華民國,或更有志氣一點把對岸跟蒙古都統一,改叫中華民國。現在是怎樣?為了賺錢寧可不要自己的國家了,還是「誰管都一樣」的奴隸心態?

吳濁流的故事,小時候我並不知道,就跟小時候我不知道蔣渭水、八田與一、二二八事件一樣。我們小時候活在一個神話中,現在這個神話創造者的傳承人,決定要跟原先要打倒的萬惡XX和解,而這個萬惡XX披著開放改革的糖衣,一樣不容許言論自由跟民主改革。這叫我們這些跟隨著你們口號衝的人情何以堪?

自由並非免費,可惜當它看似免費的時候我們不在乎,等它要收費或是只針對特定人士開放入場的時候,我們真的會「欲哭無目屎」(beh khau bo bak-sai)!

hamb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