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投資理財 (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在投資的過程中,我們常常需要知道以下資訊:

1. 今天某某股的股價多少?

2. 今天美元與台幣之間的匯率多少?

最常見的作法當然是去找Google大神,但若要把這些變動的數字,填入試算表當中,則每次變動,都要重新填入。Google大神不是當假的,它在試算表中,提供了特定函數處理這些隨時都在變動的數字。以下就簡單介紹與我們最息息相關的上述兩種需求。

我自己有投資台股跟美股。美股ETF當中最有名的是VTI這支全股市ETF,涵蓋美國股市 3575家(寫作此刻)股票。相關細節可參考:

https://investor.vanguard.com/etf/profile/overview/VTI/portfolio-holdings

若我想在試算表中呈現此時的市值,則在儲存格當中,只要填入:

=googlefinance("VTI")

它就會出現目前的市值,當然這並非完全即時,可能會有長到20分鐘的延遲,因此也不適合在買賣當下使用,但若只是用來理財試算,絕對夠用。每次打開Google試算表,就會發現這個儲存格的數值在改變,很容易就知道目前自己的投資狀況。

當然,Google試算表也有支援台股。只要在股票號碼之前加上TPE(台北)即可:

=googlefinance("tpe:0050")

如此儲存格就會出現台灣五十目前的股價報價。如果我目前有25張台灣五十,就在另一個儲存格再計算,很快就知道自己目前的股票市值。

另外,現在很多人有外幣帳戶,偶爾有不錯的外幣定存優惠,像目前許多銀行的美元定存都至少2%起跳,比台幣定存高(當然美元匯率目前也不優),或是需要將美國投資的資金換算成台幣,那以下功能就很好用。要知道美元兌換為台幣的匯率,可以使用以下函數:

=googlefinance("currency:usdtwd")

若要知道日幣兌換為台幣的匯率,可以使用以下函數:

=googlefinance("currency:jpytwd")

若是將貨幣代號前後對調,就會得到相反方向的匯率。其他常用的貨幣代號還有HKD(港幣)、CNY(人民幣)、EUR(歐元)、GBP(英鎊)、CAD(加幣)、AUD(澳幣)、SGD(新幣)。

有了Google試算表這些函數,投資理財變得更容易了。

 

hamb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投入資金若要ALL-IN,其實風險很大,因此有許多分次投入資金的方法,值得討論。我想大家應該都有買過基金的經驗,通常門檻都是一個月3000元,這就是所謂的「定期定額」(dollar-cost averaging),也就是固定每段時間投入同樣的金錢。若目前基金市值高,購買的單位數就少,若市值低,購買的單位數就多,用這種方法來分擔風險。定期定額的好處是,每單位時間投入的金額固定,方便投資人預估準備資金。缺點是市值高的時候依然投入,會造成報酬率降低。

因此又有人提出所謂的「定期定值」(value averaging)投資法,其概念為:市值低時加碼投入資金,市值高時減碼,甚至贖回一些。定期定值的好處是,投資報酬率提高。缺點是投資人較難預估準備資金,若市值一直維持高,會有許多閒置資金無法投入,使其最終獲得金額低於預期。

以上是以基金為例。然而,基金最大的問題就是管理費以及內扣費用高的問題,還沒賺到錢,先被基金公司扒了一層皮。另外,通常過去的收益並不能保證未來的收益,所以看基金過去績效,真的只是參考用。

台股現在有許多的ETF股票,交易方式跟股票無異,卻具有基金的靈魂。以元大投信發行的台灣五十(0050)為例,包含了台股市值前五十大的公司。雖說這五十大的基本面不見得都好,但把雞蛋放到不同籃子裡,本身就符合分擔風險的精神。若要買台灣五十,可以考慮定期買一張,目前台灣五十股價約80塊,表示一張要約8萬塊。我們一般投資人,很難每個月有8萬塊閒錢來投資,那就可以考慮每季或每半年投入。這種投資法叫做「定期定股」(constant share),也就是不管股價漲跌,我就是固定買固定股數。這種方法一樣可以分擔風險,但其報酬率甚至會比定期定額來得差,因為市值高的時候,我投入的資金一樣墊高。

整理上述三種投入資金方法,先不論是投入基金或是股票,其投資報酬率從高到低,依據為定期定值 > 定期定額 > 定期定股。

如果我就是一定要買台灣五十,除了定期定股之外,是否就沒更好的方法可以提高投資報酬率了呢?其實還有:我們可以採用「不定期定股」的策略。這個策略跟定期定股只差在投入間隔非固定。若這一陣子市值較高,我們投入間隔拉長。若市值較低,我們就縮短投資間隔。

要如何決定投入間隔呢?首先要先決定敏感度高低,敏感度高表示:市值波動對於投入間隔的影響較大,反之亦然。我們先以簡單的數學說明如下:

若目前是每90天投入一股台灣五十,股價為80。則假若股價漲到85,我們就以等比例拉長投資間隔,也就是過了96天(90*85/80)之後再買一股。若股價跌到75,我們就等比例縮短投資間隔為84天。然而,假若我們想提高投入間隔的敏感度,可以加上平方(r=2)甚至立方(r=3)。以平方為例,假若股價漲到85,我們計算出的投資間隔會變成(90*(85/80)^2)=102天,若股價跌到75,其間隔為79天。若是立方,其變動會更劇烈。當然也可以四次方或是非整數的次方,但高次方會產生較嚴重的問題,就是資金調度變動過大,實務上可能r介於1到2之間較佳。

以上分享幾種投入資金的方法。目前我個人投資偏向ETF(台股以及美股),台股ETF部分是使用不定期定股的策略。 

 

 

 

hamb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